栏目

校园新闻

巧手做青团,浓情寄清明

2025-04-14

春光四月,细雨斜阳。清明不单是眼泪浸透的悲歌,也是春风写就的生命注脚,万物生长,思念与希望同在。清明假期,八年级11班全体学生在班主任郭伟燕老师以及胡佳怡妈妈的带领下,共同携手制作青团,青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怎能少了那一抹清新的青绿?

一捏一揉塑生机

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的鸿青食堂是本次活动的主场所,胡佳怡妈妈作为本校食堂后厨的重要人员,亲自上阵为我们讲解青团的制作工序、历史以及所需材料:“青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顾名思异,就是吃冷食,于是人们使用艾叶汁和面制成了青团。”介绍完青团后,她开始给大家分发材料,分为六小组合作完成。食堂工作人员也配合着送递艾叶汁和糯米面,无数小手在盆中用力揉面,忙得不可开交。

周一斌的手套上沾满了面团,但它们仍像散沙。杜佳辰拿来了一瓶艾叶汁,少量多次地加在了面团内,反复揉捏,说:“水和艾叶汁加少了,不然女生揉面,男生去团馅吧。”于是,周一斌以及侯承颉组长他们共同团馅,分工明确,格外专心,青团制作以飞快的速度完成。

一拾一尝惊味蕾

当所有小组的青团都制作好之后,一齐被推送到了蒸笼之中。静待十几分钟,蒸屉掀开时白雾驮着艾香撞入怀,原来春天可以捧在掌心,拾起尝一尝鲜,口感细腻,甜度适中,肉松馅丰满,浓郁清香。粘在手尖上的青团,是春天的美妙序章。我们举起制作蒸熟后的青团,脸上洋溢着春暖花开的处笑容。镜头中,我们与老师共度春天。

一朝一夕追愿景

活动将于结束,班主任郭老师及胡传怡妈妈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它不仅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腼怀和追忆,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通过过制作和品尝青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喻户晓的青团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传统点心,更是一种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的美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是春天的美味,传承的情怀。


八11班:何欣怡

指导教师:郭伟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