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

青春有法 “典”亮校园——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以法眼观天下”活动

发布日期:2024-02-05 浏览次数:702 文章作者:李洪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学生要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2022年5月,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教师在焦长俊校长的带领下,结合学校“五航课程”建设发展目标,充分考量学生法治素养成长需要,创办“以法眼观天下”学科特色活动,开展基于民法典的校园普法活动。

一、话题内容选择切适性

基于民法典的校园普法问需于学生,“量身定做” 突出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学科组每期确定一个学生关心的民法典相关话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该话题与学科知识的紧密度,用真实典型的法律案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一期聚焦身份证,学生们个性化解密身份证,绘制“一张丢失的身份证”漂流图,分享身份证遗失的应急处理办法和复印件安全使用的小窍门等。

第二期聚焦民法典中对压岁钱的相关规定及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压岁钱的保管和使用。

第三期走进生活的小区,聚焦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知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由谁来承担?加害人不明的高空抛物,由谁来担责?

第四期向校园欺凌说“不”,聚焦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如何自我保护,意在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期向网络暴力说“不”,旨在告诉学生网络安全,没有局外人。拒绝网络暴力,坚持指尖上的文明。





二、学生参与形式个性化

每一期发布话题,学科组通过定制宣传海报、学校电子大屏同步发布。在设置话题讨论方向时,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给予学生参与话题的角度指引。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集体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话题表达自己的个人思考和想法。学科组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理性的思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力,增强对民法典的热爱之情。

在第二期“压岁钱的那些事”和第五期“向网络暴力说不”中,除了常见的通过绘画以及文字,精心绘制一幅幅主题突出、新颖美观、内容丰富的作品。学生还以班级为单位,自己编剧,自己导演,自己剪辑,通过一部部生活化的情景剧,用独特的视角诠释对民法典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领悟。


七2班    倪美琪

七2班   汪艺可

七2班  周思涵

七3班   陈雨欣

七3班   刘悦涵

七3班  耿悦文

七6班   李佳琦

七11班  王婉初

八4班  李梦婷

八7班  李语馨

八7班  孟欣辰

八7班  赵怡儿

八9班   何建宇

八9班  李沈兰

八9班  刘洵桦

八11班  王诗涵

八11班  吴子强


三、学习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

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成果展示。在学校设有专门的学生作品展示栏,呈现学生作品。信息技术辅助普法,学科组开通了“以法眼观天下”微信公众号,上传学生作品,邀请校外法律工作者对话题进行普法宣传。这种新的普法展示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家长们通过查阅公众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态势。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我们并不是采用直接灌输式的普法,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自学、同伴互学,教师引领,校外法律工作者帮助,教师在整个流程中,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学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法眼观天下”学科特色活动,引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通过学科活动的开展,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民法典;培养学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落实。

(图文/李洪萍)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