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采访报道】吴菊文:在成就学生中成就自我
发布日期:2019-12-19 浏览次数:2068
新华网合肥12月17日电(记者王圣志 周畅)从一所新建学校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合肥一六八中学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但发展并未止步,合肥一六八中学又通过集团化办学不断向社会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校除自有两个校区外,托管5所学校,在校生近2.3万名。不仅学生学业成绩优异,还在人文素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以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养方面多点开花,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育集团。
合肥一六八中学成功的奥秘何在?他们秉承怎样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成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名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合肥一六八中学校长吴菊文进行了专访。
新华网:合肥一六八中学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为何能迅速成长,有哪些办学特色?
吴菊文:合肥一六八中学于2002年建校,是合肥市改革创新的产物。学校积极发挥体制优势,自觉坚持“在成就学生中成就自我,在成就教师中成就自我,在成就学校中成就自我”的价值引领,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在此基础上达学校之发展。高考成绩不是学校的唯一目标,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和造就具“顶天”(国际视野、能自治)“立地”(平民情怀、爱生活)“外圆”(懂合作、善思辨)“内方”(会学习、求真理)的现代中学生。我们一贯坚持“为了未来”的教育哲学,凝聚一个“魂”——办学理念,紧抓一根“藤”——学校课程,打造一个“群”——教职工队伍,用好一杆“秤”——评价机制,才有今天所取得的成绩。
办学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育人理念新——坚持 “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华民族复兴育才” “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的办学理念,教育的鲜明指向是把学生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教师面貌新——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自觉追求“三个一等”——一等师德、一等能力、一等学养,教师团队既有宝贵的敬业奉献精神,有高超的教育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的综合学养。三是办学体制新——学校是“国有资本,市场运作,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着灵活的办学体制,兼备了公办学校的实力和民办学校的活力。四是用人机制新——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教师如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分流到教辅行政岗位。教辅行政人员出类拔萃,可以提拔到管理干部岗位。学校大胆改革收入分配办法,形成科学、良性的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收入与其工作量和业绩直接挂钩,用绩效考核作为杠杆,很好地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积弊,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从教热情,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五是管理模式新——作为全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学校的终决策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从教育局、国资委、人社局、财政局和学校中产生,理顺学校发展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导、支持。下移管理重心,减少管理层级,实行年级负责制,教育教学的基本管理落实在年级,校长室垂直领导,部门负责执行校长室决定,做好计划、检查、督促、指导与服务工作。学校积极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
新华网:集团化办学对推进教育均衡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吴菊文:2012年开始,为了服务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合肥市教育局支持并指导我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托管新建学校或远离城区的薄弱学校,即由合肥一六八中学选派管理团队,对其他学校进行管理,输出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复制成熟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模式,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如我们托管的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原是农村薄弱校,2017年1月进驻托管前,该校生源外流严重,托管后经过强化管理,该校中考成绩不断提升,接近市区中等水平;过去学生往外跑,现在纷纷回流,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自觉担起社会责任,让农村普通百姓子女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据了解,合肥市在此基础上,整体推进辖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目前已建立159个教育集团,覆盖680所学校,占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93.3\%,通过多种集团化办学方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各新建学校共同进步、快速发展。通过集团化和名校托管,可以充分发挥名校的头雁效应,让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满足百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破解择校难题。
我觉得,教育主管部门可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总结名校经验,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名校可通过教育、教学、教研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项目管理,实现相同学段的横向交流,强化特色,优势互补;不同学段的纵向贯通,科学衔接,各负其责。也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的配套措施,打通政府购买民办学校教育服务渠道,增加学校教学设备资金投入,提供师资培训机会等。
新华网:面对集团化办学的数千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合肥一六八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创新?
吴菊文:作为体制创新的学校,我们和其他学校有许多不同,始终高举改革大旗,不断革除积弊。在学校里,“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办学质量提升就水到渠成。我们狠抓师德建设,并视之为队伍建设之“魂”。我们强调终身学习,为老师征订专业刊物,鼓励老师专业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我们主张专业化培养是教师的最大福利,积极支持争取机会让老师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比赛,一人参赛,全组参与,同伴互助,共同提高。2014年以来,学校已经完成了教师成长的两个“三年计划”,把所有老师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轮训一次,结合新课程改革把德育专业队伍、教学骨干队伍、资深教师队伍轮训一次,两个三年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正在起草第三个三年计划,结合教师个人成长需求和名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把教师成长分成若干个台阶,突出个性特点,创新培育模式,努力使教师专业成长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师无论多大年龄、担任什么职务,只要上课,都必须参加每年的业务考核。业务考核包含做一份试卷、出一份试卷、评试卷、说课、上课、信息化手段运用等多方面内容。还通过月度、学期和学年绩效的评价制度,把“绩”“效”统一起来,可操作性强。我们强调竞争,但更看重合作,牢牢把握竞争活力和良好合作的平衡点。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强调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自治。能让学生自己做的都放手让他们去做,并且赋予最大的信任。在持续开展的文明校园建设中,活动组织实施的主体就是学生,特别是志愿者和学生干部。班长论坛、楼长论坛、主题班会、时政评论、校园晚会、社团活动、学校运动会等校内活动,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老师仅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以学校运动会为例,从赛事组织、秩序册编排、裁判员等,全是由学生担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缜密思考、沟通协调,锻炼自己的能力。学生会编辑校报、开设讲座,学校仅在价值观上予以把关,其他的组织、策划、论证、主持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悦音课程”由师生推荐出中外名曲,爱好音乐的学生撰写赏析文章,播音社成员午间向全校播出。校报《澜飞湖》《始信风》全部由学生担任编辑。团委的“澜飞之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在某个方面有研究成果或体验,可以申请开设讲座,通过审核、老师指导后,发布广告。“比较文学”“费米悖论”“纸质书店的危机——以三孝口新华书店为例”等,精彩纷呈,深受学生欢迎。
新华网:近年来,“减负”和“教师补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吴菊文:要想让学生减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家长育人观念需更新,学校课堂提效有路径,主管部门评价有刚性。我们认为,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思想。学校主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情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决反对满堂灌、坚决反对过分占用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成绩的做法,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因此,减负就要让老师自身“补课”——提升业务能力,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有特色的:教务部门每月组织一次全学科的学情调研,把学情反馈到教师;学科组基于学情备课,备课程标准、教材和考纲,交流研讨,集思广益。最后不一定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做到“功在课外”。
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基于学情,开发各学科校本作业,严把质量,严控总量,注重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分类标识,供学生自主选择,并把《校本作业》作为我校学生唯一指定练习用书。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自己先做一遍,先下“题海”,如此方知哪些题必须做、哪些题不用做,坚决反对让学生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我们一直重视师德建设,每学期组织一次包括师德的评教活动,每年发动师生评选一次师德楷模,弘扬师德风尚;同时对敢于触犯师德红线的行为如有偿补课等亮红灯,出重拳,如有严重地违反师德行为,坚决辞退。如果老师的心都用在外面,那学生怎么办?学生得不到发展,学校怎么发展?全体教职工把心都放在了学校,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这就真正地在践行“在成就学生中成就自我,在成就教师中成就自我,在成就学校中成就自我”的价值引领。
吴菊文
现任合肥一六八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曾获合肥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合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合肥市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等称号,全国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的“三阶两翼”式阅读行动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研究》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他以一份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继续推动着合肥一六八中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网
- 上一篇: 立德树人,无私奉献
- 下一篇: 新站区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