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陪伴不得法?掌握这些锦囊妙计,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
发布日期:2024-02-13 浏览次数:718
寒假里,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陪伴孩子的机会也比平时更丰富。不过,时间的长短并不能成为衡量亲子关系质量的指标。“陪”就是和孩子在一起,“伴”就是和孩子成为伙伴、玩伴。如何在假期给孩子更高质量的陪伴呢?
避免矛盾三剂“针”
1. “强心针”:处理问题要共情
假期陪伴,父母首先需要一支共情的“强心针”。第一步,换位思考,平复情绪。亲子矛盾发生时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心理,平复自己的心情。第二步,理解孩子的需求。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出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理解他的,平复孩子的情绪。第三步,说出自己的期待和建议。共情之后,再来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建议,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做出适当的协调,最后才能达成一致。
2. “安神针”:相处时候有边界
有时父母会烦恼明明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却不领情。此时我们就需要一支“相处有边界”的“安神针”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给予的爱要有边界,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成长,允许孩子犯错并在犯错中学会反思,让成长真实地发生。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引导孩子尊重父母的底线。慈爱而不失威严,亲密而不越边界,这样的陪伴才能形成有张有弛、彼此和谐的亲子关系。
3. “避雷针”:沟通说话讲艺术
假期陪伴孩子时,父母要认识到接纳的态度比唠叨更重要,鼓励比批评更重要,引导比命令更重要,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避免踩中造成矛盾的“雷”。比如“否定式”:“你这个孩子从来不让人省心!”或者“攻击式”:“我怎么生了个这么懒的娃儿?”以及“命令式”:“你必须马上给我起床!”这几种说话方式很容易让亲子关系“起火”。父母需要变“否定式”为“肯定式”,先肯定孩子做得正确的一面;变“攻击式”为“倾听式”,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表达;变“命令式”为“协商式”,心平气和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
作业陪伴四道“药方”
1. 提前计划“方”:避免开学赶作业
为了避免孩子开学猛赶作业,要陪着孩子提前进行假期规划。第一步,按照时间“四象限”分类:把假期事情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完成寒假作业就应当归类在重要紧急的事中。第二步,分解目标。把所有假期作业进行分解,具体到每一周、每一天的任务。第三步,留出空档期。教会孩子给假期留出空档期进行缓和,比如放假的最后一周需要留出空档作为收心期,进行开学前的状态调整。第四步,严明奖惩。陪伴孩子制定计划后更需监督执行,还要对计划完成情况严明奖惩。
2. 作业三定“方”:避免做作业拖拉
有的孩子假期里一做作业就磨蹭,写上几个小时作业本上的字还是寥寥无几。这时父母需要陪着孩子做好“三定”:每天定内容,让孩子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就有方向;每天定数量,让孩子有任务,以驱动性任务增加一份责任感;每天定时间,让孩子更紧迫,同时增加一份专注。
3. 责任自主“方”:避免一直陪作业
陪伴孩子做作业,不是“盯做作业”,陪是为了“不陪”,关键是让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需要自觉自愿地投入。所以比陪作业更为关键的是激发孩子自觉做作业的内驱力。首先,逐步学会自主。根据孩子的年龄,逐步“放手”。其次,唤醒自我价值。父母需要不断给孩子提供正向反馈与积极暗示,比如“我相信你能自己完成” “我相信你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唤醒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最后,引导责任担当。告诉孩子“有因必有果”,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承担。
4. 手机规则“方”:避免手机影响
假期做作业,手机是一道坎儿。首先做好时限约定原则。什么时候用手机、用多久,提前做好约定,避免和孩子因为手机产生冲突。其二,保护自尊原则。如果孩子没有遵守约定,切忌当众抢手机摔手机,更不能因为情绪失控大声责骂孩子。其三,温和坚定原则。温和的是父母说话的语气与态度,坚定的是手机约定的规则,不急躁但也不能放弃规则。
闲暇陪伴五“疗法”
1. 参与下厨法:积极劳动
假期陪伴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从下厨开始。陪着孩子买菜、淘米、烹饪,哪怕只是学做一碗面条,也是参与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的过程。下厨时交流协作,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一箭双雕。
2. 开拓眼界法:亲近自然
假期可以带着孩子去旅游,一起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一起规划行程,一起准备旅行物品,在旅途中,饱览山河美景,感受风土人情,领略深厚文化。孩子在旅途中增加阅历,在行走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思考中收获智慧。
3. 陪伴运动法:身体健康
爱运动的孩子,身体更健康,内心更有力量,生活更有激情,未来也更有活力。假期父母应留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科学适量的运动计划,跟着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喜欢运动、擅长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4. 陪伴阅读法:涵养底蕴
阅读是思考的过程,是积淀浸润的过程,一点点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假期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和孩子进行更多心灵上的交流。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5. 走亲访友法:懂得感恩
陪伴孩子看望长辈,陪老人聊天,给孩子树立孝顺的榜样,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教会孩子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在感受团聚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交往礼仪与待人接物之道,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情义、懂感恩的人。
家庭教育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一场远行。陪伴中真正的“妙方”就是对孩子耐心、用心、真心,提高陪伴质量,让孩子在充满爱意的陪伴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人民教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